土壤盐渍化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首先我们来看看原生盐渍化。 原生盐渍化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而引起的盐渍化。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岩石中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养分,其发育形成的土壤则具有支撑植物生长的各种养分,这些养分在土壤中被土壤溶液紧紧地包裹着,并不断地与土壤颗粒进行交换吸附。如果蒸发量与降雨量能保持平衡,养分离子就会安静地待在土壤溶液中,等待被根系吸收。可是在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在强蒸发量的情况下,土壤溶液就沿着土壤孔隙不断地向上迁移,水分迁移到了地表会继续被蒸发到大气中,而养分离子则停留在了土表,停留在土表的养分离子与CO32-、SO42-等作用,形成了盐,久而久之,就导致土表的盐越来越多,从而引起了盐渍化。 另外,在我国的滨海地区和地下水矿化度比较高的地区,以及北京等地下水开采过多而引起海水倒灌的地区,由于地下水中富含盐分,在水蒸发的过程中,盐随水走,也会导致盐在土壤表层的聚集,从而引起盐渍化。 可是除了这些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盐渍化,在耕作栽培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次生盐渍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1)肥料过量施用,施层太浅。肥料表施或施层太浅,导致作物根系上浮,无法将矿质肥料搬运到土壤深层,而未被充分利用的矿质养分则停留在浅土层,随着水分的蒸发而被迁移到土表。 (2)缺乏降水的淋洗。在保护地栽培模式下,封闭的环境大大降低了降雨对土壤的自然淋溶作用,施用的大量矿质肥料既不能随雨水流失,也不能随雨水淋溶到土壤深层,而是残留在土壤耕层内。而保护地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致使土壤上层水分迅速消耗并促使下层水分和地下水向上移动来补充上层水分的消耗,从而使盐分随水被带至表层,加速了表层土壤盐分的积累。 (3)重化肥,轻有机肥。化肥过量施用,不仅破坏了土壤结构,大大降低了土壤对酸碱的缓冲能力,同时使土壤中残留大量的矿质养分,引起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降低土壤的耕性。 因此,根是苗的嘴,水是肥的腿,要平衡好水肥关系,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才能保持土壤的可耕性,让土壤可持续利用。 更多土壤盐渍化是什么?水肥管理不当引起土壤盐渍化吗?文章资讯,就在三农农铺网。 |
当下鲜食玉米非常火,鲜食玉米主要指的是不等玉米完全成熟就收获
花生高产要求有哪些?花生中后期田间管理要点介绍?-三农农铺网
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危害措施?如何防治病虫害?-三农农铺网
什么时候套苹果果袋?套袋前的药该怎么使用?-三农农铺网
这些农药最好不宜在蔬菜上喷洒?-三农农铺网